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0-05-26 发布来源:本站大豆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倍德果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豆是一种富有超高营养作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富含维生素和脂肪酸,所以人们对大豆的需求一直很高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大豆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大豆产量直线下降,生产效率低下,需要重视改善大豆的栽种技术。
在大豆种植中,由于其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经济效益,种植户更加重视其生产效率,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以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率。目前,大豆栽培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病虫害、粗放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因此,应重视大豆的栽培技术和经营理念,通过先进技术和理念,打造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大豆产量,提高大豆生产效率。
一、选种技术
1、不同种子的选择
种子的质量是提高种植效率的关键因素。好的大豆品种可以更好地完成种植。首先,在选种前,首先要了解当地气候条件,了解土壤的酸碱性与肥沃程度,结合当地机械化程度、生产水平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种。由于大豆的成长过程对光、热条件的要求很高,在引进新的大豆品质之前应优先考虑这两个因素,不然就无法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种子质量的选择
大豆种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种子的质量与种子最终发芽率有关还与播种后期幼苗在土地上的的均匀度有关,还与幼苗的强度有关。一般来说,播种时用又大又饱满的种子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所以播种前必须选种。
3、土地整理技术
种植是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土壤、气候和地形对大豆栽培有不同的影响。例如,中国东北黑土上种植的大豆丰满,主要是因为土壤条件优越。种植大豆时,要避免用以前的作物作土壤。可以选择土壤小麦、棉花等与作物正面种植,实现轮作模式,或间作小麦,既能充分利用土壤,又能充分利用有机资源,合理配置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减少肥料,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此外,用于耕种的土地需要定期翻土,并用农业肥料进行耕作和掩埋。翻耕后还应注意及时翻耕,提高地块温度,加深翻耕层,不仅提高了土地的抗旱性,而且提高了土地的排水能力,也有效地保护了土地。
二、播种和田间管理技术
1、密植和移植
在播種的过程中,要保证种子的质量,还要保证播种的深度。根据各种大豆的特性综合,大豆幼苗在土地上应该保持在每亩15000株。大豆种子的重量应为每100粒种子17-20克,每亩土地需控制大豆种子消耗量5-6千克。如果是大粒的大豆种子,每亩播种质量控制在6-7千克,播种深度3-5厘米。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株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因此,为确保大豆株数符合标准要求,必须要定期实地调查苗情。如果幼苗丢失,应立即进行填补。应注意的是,应选用同一品种的种子进行补苗,如果发现缺苗,可以使用之前准备好的苗木进行移植,或者移植苗木结实。为了提高成活率,必须将高密度幼苗进行土壤移植。
2、幼苗测定
从两片叶展开到第一对单叶出现,应进行苗木间伐和移栽,以确定种植密度。病虫害少的地区,苗木间伐和固苗应同时进行。区内病虫害较多,可分为疏生、苗木两种。在第二次覆叶过程中,应开始第二次苗木间伐。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大豆幼苗的质量。一旦发现弱、病、杂植物,应立即移栽,及时壮苗。
3、除草
有利于大豆根瘤菌的生长和中耕杂草的繁殖。它不仅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而且能提高土壤新鲜水含量。结合苗期施肥,可促进大豆苗根部的生长,避免大豆由于根系太短而发生倒伏现象。
4、土壤和肥料管理
根据之前的种植大豆的经验,大豆每亩的纯肥施用都要受到控制。开花期在土壤上施用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和米醋。同时,在结荚期,每1平方米土地的施肥量和施肥量与开花期相同,均为叶面喷施。
5、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大豆生长会产生抑制的负面作用,导致作物歉收。因此应该引起重视。大豆种植过程中,黄斑病、根腐病、霜霉病和菌核病是主要病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化学方法通常用于疾病控制,如用大豆病害杀菌剂治疗菌核病。同时,在大豆栽培过程中,主要害虫为食用昆虫、蚜虫和扁小蠊,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控制,如用1500倍杀虫乳剂处理扁小蠊。
综上所述,大豆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最佳温度是15-20℃,温度适合增长20-25℃,开花是不允许在14℃,温度高的植物的提前结束他们的增长。种子发芽需要较多的水分,花期需要70%-80%的土壤水分,否则花芽脱落率会增加。大豆开花期前的吸肥量不到总吸肥量的15%,开花期和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大豆的产量不仅关系到种植者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豆种植需要科学先进的栽培技术,注重大豆种和种植土壤的选择,保证田间管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